首页 数码 手机没有大内存,你还想玩AI功能?

手机没有大内存,你还想玩AI功能?

AI大模型的出现,将手机行业带入新时代,“AI手机”成为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在很多人看来,2024年是AI手机元年,市场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与此同时,AI手机也将加速手机硬件的提升,而大内存可能是第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

8GB内存正在成为历史手机内存是指手机的运行内存,也就是我们购买手机时“8GB+256GB”中的“8GB”。是手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流畅运行各种软件应用的必然保证。随着技术的普及和软件功能的丰富,大内存已经成为手机的标准选择,8GB在中高端市场慢慢消失。

为什么我们需要大内存?这可能是很多用户的疑问。不可否认,如今的智能手机的各种配置足以让用户顺利使用四年左右。这就导致了换机周期的不断延长,使得大内存无法被每个用户普及,也无法形成差异化的感知体验。

另一方面,如今的手机软件APP不断丰富其功能,占用更大的存储空间,这也增加了系统调用的难度。难免会出现卡顿或者背景无法保持活力的情况。内存更大的手机调用这些软件会更舒服,流畅度和记忆力都有保证。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手机都是12GB起售,而8GB内存版本的手机在中高端市场几乎看不到,甚至完全消失。这意味着大内存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需求,两三年前流行的8GB已经慢慢成为历史。

更重要的是,12GB只是起步价,16GB和24GB正在逐渐占领主流手机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16GB可能是大多数人购买手机时的主流选择,也是最合适的选择。但由于更换周期延长,大内存始终难以真正普及。

不过,大AI模型的出现,或者说AI手机的出现,为大内存手机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或许会加速大内存的普及。

AI手机加速大内存普及AI大机型、AI手机是目前手机行业的热门话题,备受消费者关注。当用户想要体验AI功能时,手机本身的硬件自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这相当于设定了一个门槛。其中,大内存是一个重要的层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如今手机厂商所传播的AI大模型概念是终端AI大模型,而不是云端AI大模型。与后者相比,前者主要依靠手机内部的芯片算力产生结果,不需要连接互联网上传到云端,不仅降低了云端成本,也降低了私密风险。数据泄露。

但大规模客户端AI模型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依赖硬件。试想,手机那小小的芯片怎么能与云服务器中成百上千的顶级显卡相比呢?换句话说,过度依赖硬件意味着需要更好的硬件来支持大型手机AI模型的运行,以实现更多的AI功能。因此,严格来说,目前还没有真正大规模的设备端AI模型,还处于两者相结合的状态。

此前有报道称,谷歌在Pixel 8 开发者选项中隐藏了其大型AI 模型“Gemini Nano”模型。原因是基于8GB内存的考虑。谷歌认为AI模型会占用内存。强迫只有8GB 内存的Pixel 8 使用“Gemini Nano”可能会带来糟糕的体验,而Pixel 8 Pro 的12GB 内存可以更好地运行AI 模型。

不仅如此,苹果研究团队还发表了大型模型的相关论文。他们认为可以尝试利用闪存技术降低数据加载难度,优化数据块大小,实现加载数据的高效管理。这个方法也是一个全新的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实施。

种种现象表明,大规模端侧AI模型对手机内存的要求更高。目前的12GB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16GB或24GB将逐渐成为主流。从这一点来看,AI手机的出现确实加速了大内存的普及。因此,如果用户想要体验更多有趣的AI功能,升级大内存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的手机市场,大内存本身就是一种趋势,但大端侧AI机型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趋势。这对于消费者和手机厂商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如果手机厂商能够大规模落地终端侧模型,开发更多的AI功能,就能给用户带来更多创新体验。那么我想可能很多消费者都愿意为此买单,这是最关键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真正看到AI手机时代的到来,让手机更加智能。

关于作者: 太平洋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