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 诉讼时效的起点
2.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3、民事诉讼诉讼期间如何计算?
诉讼时效起算点
诉讼时效期限最长为二十年。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自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的开始是指诉讼时效开始的时间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时起计算。
附有条件和期限的,以条件满足、期限届满时为诉讼时效的起点。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义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期限。
诉讼时效的时间是怎么计算的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义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刑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具有持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人和义务人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不行使权利。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取得诉讼时效抗辩的权利。
最高时效期间不同于一般时效期间和短期时效期间。该期限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时起计算,即适用于“不知道或不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特殊主体”。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只能适用一般诉讼时效。
民事诉讼中诉讼期限如何计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义务人知道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事诉讼期限的计算:以小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小时和日期不包括在期间内。期限届满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限届满日。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益受到损害且知道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客观性:《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期限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民事诉讼起止时间如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