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什么情况下应设置后浇带,具体如何设置?
2、后浇带材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3、后浇带施工的基础知识?
4、后浇带施工的细节和具体方法是什么?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什么情况下设置后浇带,具体怎么设置呢
后浇带不是自己设置的,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位置设置。
伸缩式后浇带一般间距30~40m,贯穿结构的基础、顶板、底板和墙板。最小宽度为800mm。两侧浇筑混凝土后两个月浇筑(防水规范要求42天,高层建筑结构屋顶浇筑混凝土14天后),混凝土标高一般高一级比双方。
混凝土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至少60天后进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高一级。浇筑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
(4)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而导致结构因温度变化而收缩、开裂,后浇施工缝称为“伸缩式后浇带”。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建筑与裙房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下面介绍后浇带的设置规范: 后浇带的宽度后浇带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类型、设计荷载、变形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后浇带宽度应不小于300mm,大型工业厂房的后浇带宽度应不小于500mm。
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目前各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各有不同。现行规范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以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图。中央对后浇带的结构要求有详细规定。
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1、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清理定型,施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确保混凝土密实,不漏水,不产生有害物质。裂缝。
在实际施工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其温差设计和受力分析仍需深入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定义、主要作用、适用范围、设置、技术措施等进行了简要阐述,现总结如下。
后浇带施工基础知识?
后浇带中的钢筋必须完全断开后再搭接,有规定要求在不断开的情况下额外加固。有的规定后浇混凝土的重浇时间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
后浇带是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基础楼板、墙体、梁相应位置留下的临时胶带,以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的有害裂缝。由于施工过程中收缩不均匀或沉降不均匀。施工缝。
后沉降浇注带的浇注时间。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不同类型的后浇带,其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式后浇带取决于首浇混凝土收缩完成情况,一般为施工后60天;后沉降浇注胶带应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后浇带的平面效应解决了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设计为一体,但施工时用后浇胶带将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完成大部分沉降(50%以上)后,进行连接部分的浇筑。混凝土,将上下层连接成一个整体。
后浇带开挖垫层浇筑防水保护层施工外止水带安装超前止水带加固绑扎泡沫塑料填缝固定筏板基础钢筋绑扎止水钢板安装焊接基础模板支撑浇筑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基础随后浇筑混凝土。
后浇带施工细节和具体做法?
混凝土的浇注方向应局部调整,即先浇后浇带侧面,小心剧烈振捣,形成相对稳定的端面,再向远离后浇带的方向浇注,避免向同一方向倾倒。钢丝网产生强大的挤压和猛烈的冲击力。
加固带:当混凝土结构过长,后浇带无法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固带,以增加伸缩缝之间的最大距离,替代部分施工带膨胀加固带。后浇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后浇带在施工期间安装。过长的建筑物,每隔3040m设置宽度为7001000mm的接缝。接头处钢筋搭接或直通、弯曲。离开后浇带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